国企“黄金人” ,一种“含金量”很高的职业 | 科普央企那些事儿
在国有企业里
存在着一种“含金量”很高的职业人称“黄金人”究竟是什么样的职业如此豪气跟小新一探究竟吧上世纪八十年代
有一种职业
平均每人的培训费约130万法郎
在当时国家外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按当时的金价折算成等值的黄金
其重量接近一个成年人的体重
他们被称为“黄金人”
神秘的“黄金人”
TA究竟是谁?
在我国大陆的核电事业发展历程中,关于“黄金人”的故事,还得追溯到30多年前的大亚湾核电站……
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初期,当时的创业者们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大陆的核电事业刚起步,大型商用核电站的建设及生产经验尚属空白。为了能尽快掌握大型商用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及管理技术,必须在工程基建时同步建设一支核电站“种子队”——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核电站高级管理、运行、安全、技术、维修、培训等人才。
“找最好的教师!”“按世界一流水平培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亚湾核电站一开始就确定了按国际标准培训人才的方针。这些人要立足国内挑选,加强外语及核电专业知识的培训,再派到国外核电站现场培训,并考核领取法国核电站颁发的资格证书,作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岗资格凭证。

▲1987年,培训学员出国前在复旦大学进行法语培训

▲1988年北京培训组合照

▲1989年4月,第一期培训人员抵达法国
经过严格的筛选、考试和长达一年半的外语培训,1989年至1990年期间,大亚湾核电站先后派出三批共113名学员前往法国、英国接受培训。“黄金人”正是20世纪80年代大亚湾核电站赴法英培训人员的形象比喻。
为了适应核电站建成投产的直接需要,这些人分为三级进行培训:
I级人员:主要包括主控制室操纵员(2021年7月1日以后改名“操作员”)以上岗位运行人员、模拟机培训教员、维修与技术支持关键岗位上的主管、工程师及管理干部。
Ⅱ级人员:主要包括运行技术员、维修与其他技术部门的主管、班长和技术员。
Ⅲ级人员:主要包括运行现场操作员及维修人员。

▲1989年首批学员在巴黎入厂培训


那些年
“黄金人”都经历了啥?
出国后,经过入厂安全培训,学员们开始形影不离跟着外国师傅学习,俗称“影子培训”,一个徒弟跟一个师傅,师傅走到哪里,徒弟就跟到哪里。早班凌晨4点就得起床,下了班就窝在宿舍自学。同行学员分在不同的岗位里学习,平日难得碰面,好不容易等到集中课堂培训见面寒暄一下,整得就跟过节似的。



▲黄金人笔记
既然有考核,那最后万一考核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可以补考吗?

当年的“黄金人”
后来咋样了?
这批从20多岁到40多岁年龄参差不齐的学员,跟随师傅们求知若渴地学习,最终有110人先后通过了考核、答辩,获得EDF颁发的资格证书,最后一批人员在1990年11月底学成回国。
▲1990年4月,法国电力公司为黄金人学员颁发资格证
这批“黄金人”带回了世界一流核电站的管理、运行、安全、技术、维修、培训等先进经验、管理制度以及核安全文化。他们回国后,使得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拥有了一支接产大亚湾核电站的骨干力量,承担起了我国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初期生产运行的重担,并在后来的时间里为我国培养了许许多多的核电人才,他们都成为了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顶梁柱”。以建设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为例,中广核从大亚湾核电站选派了15名运行、维修、技术、培训等各个关键岗位的管理骨干人才,由他们再各自带领一帮技术人员,在红沿河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15个人不仅是技术的骨干,更是核安全文化的种子,为红沿河核电站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金人”在近三十年来中国商用核电事业发展过程中,用实际行动回报了国家当年在他们身上的投资,发挥着黄金一般的作用,推动着我国核电事业不断前进。
从黄金人到黄金时代
“黄金人”是一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国家及各有关部委对此充分认可,并将“黄金人30周年”作为中法建交5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2019年10月16日,中广核“黄金人”30周年暨中法核能企业合作发展论坛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一群白发苍苍的法国老人和一群中国人热情相聚在一起,愉快地交谈着。30年前,这群中国人远赴法国核电站进行学习,而这些老人就是当年他们的师傅。“黄金人”代表和他们的师傅们深情回忆了中法合作的峥嵘岁月,总结了中法核能合作取得的成就。
小新N次方正在火热进行中,
欢迎主流媒体、政务机构、网络平台、
内容机构、创作达人加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丨杨大磊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内容来源 | 中广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