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更换 ]
热门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宁波昆明苏州郑州长春合肥南昌哈尔滨常州烟台南宁温州石家庄太原珠海南通扬州贵阳东莞徐州大庆佛山威海洛阳淮安呼和浩特镇江潍坊桂林中山临沂咸阳包头嘉兴惠州泉州三亚赣州九江金华泰安榆林许昌新乡舟山慈溪南阳聊城海口东营淄博漳州保定沧州丹东宜兴绍兴唐山湖州揭阳江阴营口衡阳郴州鄂尔多斯泰州义乌汕头宜昌大同鞍山湘潭盐城马鞍山襄樊长治日照常熟安庆吉林乌鲁木齐兰州秦皇岛肇庆西宁介休滨州台州廊坊邢台株洲德阳绵阳双流平顶山龙岩银川芜湖晋江连云港张家港锦州岳阳长沙县济宁邯郸江门齐齐哈尔昆山柳州绍兴县运城齐河衢州太仓张家口湛江眉山常德盘锦枣庄资阳宜宾赤峰余姚清远蚌埠宁德德州宝鸡牡丹江阜阳莆田诸暨黄石吉安延安拉萨海宁通辽黄山长乐安阳增城桐乡上虞辽阳遵义韶关泸州南平滁州温岭南充景德镇抚顺乌海荆门阳江曲靖邵阳宿迁荆州焦作丹阳丽水延吉茂名梅州渭南葫芦岛娄底滕州上饶富阳内江三明淮南孝感溧阳乐山临汾攀枝花阳泉长葛汉中四平六盘水安顺新余晋城自贡三门峡本溪防城港铁岭随州广安广元天水遂宁萍乡西双版纳绥化鹤壁湘西松原阜新酒泉张家界黔西南保山昭通河池来宾玉溪梧州鹰潭钦州云浮佳木斯克拉玛依呼伦贝尔贺州通化朝阳百色毕节贵港丽江安康德宏朔州伊犁文山楚雄嘉峪关凉山雅安西藏四川广东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台湾内蒙古广西宁夏香港澳门
培训资讯网 - 为兴趣爱好者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资讯知识

一段15年的免费治疗史 她是协和“最有名艾滋病人”

免费 治疗

十五个春天

2017年5月,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的学生即将迎来高考。

那是一种直径小到120纳米、像仙人球似的病毒,但它能“感染”直径12756公里的地球。

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艾滋病病毒已经夺走了4000万人的生命,并继续寄生在3700万人体内。最早的“鸡尾酒疗法”一直到15年后才被发明出来,之后又过了8年,中国人才用上国产仿制药。在2004年以前,国内患者使用进口药物治疗,每个月至少要花费1万元。

孙明娟与艾滋病病毒共处了15年,是最早用上国产仿制药的一批患者。最初与她一起看病的患者,很多没能等到黎明的到来。

15年过去了,治疗药物由最初白色的粉末,发展为后来红色、黄色的大粒药片。

她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留下厚厚两摞病历,吃过国家免费治疗政策覆盖的所有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其中一些已经因为副作用停产。这些药物也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迹:多处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

“她就是一本书,是整个中国艾滋病免费治疗史。”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艾滋病学组组长李太生会给每一个学生讲孙明娟的案例,“看再多教材,都不如把她的病历本从头到尾读一遍。”

她可能是协和最有名的艾滋病人,但走出李太生的这间诊室,与病毒一起携带的还有“秘密”。她和中国80万艾滋病人毒感染者中的绝大多数人一样,隐匿在茫茫人群中。

1

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门诊的走廊里,通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到最里面,就到了艾滋病随诊门诊。它在医院里的名称是免疫低下门诊,常有不明就里的患者挂号到这里,再被转到其他科室。

宋晓璟是门诊成立以来第三任专科护士,她和李太生每周三都会守在这里,迎接新确诊的病人,为1500名长期随诊的患者提供治疗和心理疏导。他们能叫出每个患者的名字。

和很多患者一样,孙明娟得知自己患病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艾滋病”只是新闻里她认得的三个字,完全没有概念,她“做梦都想不到会得这个病”,只觉得“马上就要死了”。

她不肯相信,要求重做检查。直到第二天,护士拿着化验单进来,什么都没说,只是摸了摸孙明娟的后背,她才相信自己真的得病了。

那是2004年,国内对艾滋病的认识还很粗浅,它一度被翻译为“爱死病”。即使是专门的传染病医院,面对艾滋病人都如临大敌,洗衣房拒绝清洗艾滋病人用过的床单和被褥。

李太生见过艾滋病肆虐的景象。1999年学成归国后的几年时间,他到中国所有的艾滋病流行区调研。2002年,在河南驻马店上蔡县文楼村,村头到处都是新修的坟。村小学的课也停了,即使是白天,村里都没有人,走在路上他感到“瘆得慌”。

那几年,李太生做了超过150场宣教,还是没能消除很多人的错误观念:艾滋病是坏人才会得的病,“你得肺癌了,也没得治,会告诉亲戚朋友,大家来告别一下。你得了艾滋病,你能告诉你的亲人朋友吗?”有些家庭来医院,一听是艾滋病,就说不治了,把患者带回去。

确诊后的一个月里,孙明娟每天坐在病床上发呆。当时27岁的她是全家的希望,这个年轻人从北方一座小城市考进北京某知名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还供着妹妹上学。她爱美,上班午休时间也要到公司旁的商场逛一逛。

艾滋病的残酷故事每天都在她眼前发生。有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眼窝深深下陷;有十几岁的小孩被送进医院,父母都已因艾滋病亡故。孙明娟的邻床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男人,妻子过来照顾,李太生见了,让妻子去检查,结果也是,第二天就住进了医院。

那是治疗艾滋病的国产仿制药纳入我国免费治疗范畴的前夕,“吃得起每月1万多元(进口药)的病人用手就能数得过来。”李太生说。面对绝大多数病人,他只能想办法维持他们的生命,甚至试过用中医的办法恢复病人的免疫力。

2

住进感染内科的病房后,孙明娟每天听的最多的话,就是艾滋病不可怕,能治疗。护士似乎也不害怕艾滋病,每天和孙明娟一起吃饭,有空还和她拉家常、拍照。

在法国留学时,李太生经历了艾滋病最恐怖的年代。那时候,做医生很没有成就感,每天都是被动应对出血感染,“开始转一圈,过几天再转一圈,发现你管的病人全都死了。”他们对艾滋病束手无策,能做的只有安慰和预防感染。

回国后,因为没有便宜的抗艾滋病药物,李太生觉得就像敌人都冲上山头了,手上却没有子弹。后来,国内一家医药公司向他赞助了20人份1年的抗艾滋病药物,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药量增加到30人份2年。孙明娟是那幸运的30人之一。

那半年,孙明娟每个月都要来医院复查一次,观察身体状况,衡量治疗方案是否适合。因为药的副作用,每次往返北京的火车上,孙明娟一路都在吐。李太生说,他知道药物副作用大,也没有别的办法,无药可换,“要么接受,要么死”。

孙明娟和很多那个年代的病人一样,都经受了肌肉萎缩的副作用,面部塌陷,腿跟火柴棍一样。在国外,这甚至催生了一批整容医生,专门为这些患者做皮肤整容。这种药物现在已经退出市场。

200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全世界承诺,中国政府要对所有艾滋病患者给予免费的抗艾滋病治疗。国外药物一过专利保护期,国内药厂很快就生产出仿制药。

包括孙明娟在内的患者虽然等来了免费药,但究竟该怎么用,包括李太生在内的专家心里都没底。首批接受免费治疗的患者,超过四成出现了呕吐、肝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或耐药情况,很多人要求退出治疗,甚至有人说,中国政府给患者用的是“毒药”、国外不用的“垃圾药”。

在2005年,国内只有5种仿制药。用这5种药,只能设计出3种治疗方案。李太生带领的团队用了一年时间,淘汰了一种方案。他们又花了4年时间,降低了药物副作用。

李太生还改良了两项病人关键指标的检测手段,使价格从200元、1200元降低到20元、150元。过去,这两种检测只能在省级及以上医院进行,但现在,县医院甚至乡镇卫生院都能办到。

到2012年,研究人员想在全国找出300个治疗失败的病人,结果只找到217个。

“中国用了最小的代价,得到了最大的治疗效果。”李太生告诉记者。

患病后,孙明娟开始关注和艾滋病有关的新闻。每次到医院,孙明娟都会找护士要有关艾滋病的内部杂志。

看过很多资料,她才意识到,自己是被男朋友传染了艾滋病。孙明娟确诊的时候,她的男朋友已经离世2年。去世前,他体形消瘦,常常生病,这都是艾滋病的典型症状。

孙明娟的男朋友学医,却误以为自己得了糖尿病或是肝病,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最后在出差的途中去世。

每次想到这些,孙明娟都懊悔得流泪,“如果早点知道这些知识,也许他还有救。”他们本打算在那年结婚。

协和医院的护士摸索出一套向病人和亲属讲解艾滋病的方式。对所有第一次来的病人,宋晓璟都会和病人单独进行1小时的首诊谈话。

“这也是建立信任的过程。他们越信任你,治疗效果越好,感染者体内的病毒量越低,传播几率也越低。”宋晓璟说,“我们努力做到共情,而不是同情。”据估计,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一个艾滋病患者平均能传染3~4人。很多病人会带着情绪来医院,因为他们在其他场合已经被人歧视、议论过了。

孙明娟没有把自己患艾滋病的消息告诉任何同事或朋友,只有她的母亲和妹妹知道。休息半年后,她回到原来的公司工作,努力把生活拉回正常的轨道。

虽然孙明娟很清楚,与身边人日常的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但她还是尽量和所有人保持距离,不和人握手、拥抱。吃饭时,她永远用公筷夹菜,不会给人倒水或是拿食物,也不会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吃。

3

因为服药方式错误,在最初几年,一套治疗方案用上1~2年,孙明娟体内的艾滋病毒就有了耐药性,不得不换新的方案。每次产生耐药性,她的肾病就会反复,还伴随着高血糖、高血脂等一系列并发症。

2009年,她因为艾滋病的并发症,开始用激素辅助治疗。2011年,她又产生耐药性,用上了医保范围内的最后一种药物,但那给她的身体带来极大的负担。直到最近几年,孙明娟的病情才平稳一些。

她的日子过得格外谨慎,出门时戴口罩,尽可能不坐公交、地铁,不出现在人多的场合。身边一有人打喷嚏,她就紧张得不得了,赶紧回家吃感冒药。每到流感季节,她都疯狂喝水。

恢复上班后几个月,孙明娟的脸就瘦尖了,双脚却肿得穿不进去普通的鞋,每天只能穿拖鞋出门。

复诊见到李太生时,他生气地说,“你离我这么近,出这么大问题不来。”一名护士看到她惊呼,“你不要命了!”

她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她做一份平常的工作。她本以为自己瘦是因为辛苦,却从李太生那里得知,这是抗艾滋病药物的副作用,她的脸永远都不可能恢复了。下巴和颧骨处的肉都萎缩了,能看出骨头的形状。

一起萎缩的,还有她的理想。“以前我还想出人头地,挣多少钱,(现在)都没了。”她辞掉了工作,回家休养身体,“还是身体重要……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太丑了。”

药物还让她健忘。到北京随诊,她好几次等车或坐车时忘拿行李。去超市买东西回来,她总是忘记东西放在了哪里。

2011年,药物让她掉光了头发,肾病再次变得严重,还伴随着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青光眼。护士给她测血糖,高到机器都“爆”了,测不出来。

一次,因为吃了两个包子,血糖飙升,她被医生批评,“你怎么能这么吃?”之前一直强作镇定的她在病房里号啕大哭,“我怎么活成了这样,连两个包子都不能吃”。

她不得不用上当时医保覆盖的最后一种药物,但那会给她的肾增加负担。而且如果再一次产生耐药性,她将不得不自费购买进口药物,每个月花费数千元。后来,赶上“十二五”规划,孙明娟用上了国内尚在试验阶段的疗法。

症状稍稍好转,她又被夺走了独自行走的能力。药物让她的双腿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走路“从脚后跟连到大脑地疼”。做活检需要从大腿上挖一块肌肉,她疼得几乎晕倒,当场就觉得这病不治了。

地上几厘米的小坑就能让她摔倒。她家在五楼,每次上楼都要花费半小时,一路跌倒,完全靠抓着扶手才能回去。

有一次她想自己去菜场转转,都走到跟前了,地砖的不平整让她跌倒在地。她向路人求助,却没人敢扶她,让她给家人打电话。她不想麻烦家人,最后一点点爬到路边,扶着树才站起来。

到协和看病的时候,她的脸色非常差,不断咳嗽,一度意识都不清醒了。李太生还是和往常一样,告诉她“你很好”“没问题的,别担心”“你这种情况我们都治过”。事后才知道,那一次李太生真的担心她“过不来”。

医院检查结果说孙明娟双下肢神经受损。“既然没说坏死,就还有恢复的可能。”于是她每天到小区里蹬健身器材,光路上往返就要一个半小时。冬天天黑得早,老头老太太都回去了,她一个人顶着寒风锻炼。一开始她只能蹬3个,后来,她一次能蹬300个,每天都坚持。

后来在李太生的协调下,她又在协和医院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2014年医保多覆盖了一种抗艾滋病药物,副作用更小,李太生便给她换了药物。

每一次治疗走进死胡同,她都幸运地赶上新的项目和疗法。她总是因为病痛紧张得睡不着觉,“很奇怪,每次见到李大夫,他都轻描淡写地说能治,我也都相信了”。还有护士向她打趣,“李大夫就是你的新药。”

她依赖了这个大夫15年。在家嗓子疼,她一个电话打到医院,护士接都不行,一定要李太生接电话。李太生出国开会了,她就住进医院等他回来。

每年夏天过完,她就开始忧心,自己能不能挺过这个冬天,甚至几次想过写遗书,“要好好把自己对父母的歉疚说出来”。天冷起来,她又想到春暖花开的样子,便给自己打气,一定要撑到那个时候,出门看看新生,“多活一天就赚了一天”。

李太生不止一次感慨,在孙明娟身上看到“生命真的很强大”。他掂着孙明娟大腿的肉,“你看这就是生命力。”孙明娟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现在长胖了,头发比年轻时候还要浓密,糖尿病、青光眼……种种不可逆转的疾病,“到我身上居然都好了”。

孙明娟有个堂姐,30多岁因车祸去世。每次亲戚见面,姑母还是会哭得不成人样。当时姑母和孙明娟说,你虽病着,但你父母还是能见到你。即使难过,也不是天人永隔的痛苦。

她说,是这句话一直支撑自己活到现在,“我得让父母看到我,我要在他们的视线之内。”

4

艾滋病的秘密,孙明娟守了15年。

曾有亲近的朋友怀疑过她得了艾滋病,她赶紧把话题岔开。有人也得了严重的肾病,向她打听在北京怎么治的,她只说帮忙问问出不出诊。这些都让她心里发慌。她办不到坦然地和别人谈论艾滋病,“可能大家都说社会观念进步了,但我个人没有感受到”。

就在孙明娟确诊艾滋病那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到北京市一家传染病医院视察,并与两名艾滋病患者握手。结果当日《新闻联播》播出时,他们的脸没有打马赛克。

他们直面镜头,本希望消除歧视,“老百姓会觉得,看,国家领导人都不害怕艾滋病病人,咱更不用怕了”,却让全家人陷入了被歧视的境地。

孙明娟在医院听别人说起过这件事。那阵子,走在街上,在医院拿药、做检查时,她总觉得身边的人在议论自己。

在门诊,患者总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医护人员发现,三四十岁的人最谨慎,“外界带来的压力,甚至比疾病本身还要重。”他和护士有时在医院附近的商场遇到病人,都当作不认识,从来不会主动打招呼。

对艾滋病患者来说,身份暴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丢掉工作,有的连生活都过不下去,后一步才是亲朋好友歧视带来的伤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多部法律都规定不得歧视HIV感染者,但患者维权成本极高,耗时长。

2010年,中国首例艾滋病感染者就业歧视案中,安徽当地法院驳回原告(患者)全部诉讼请求;次年发生在贵州的一起艾滋病就业歧视事件中,法院不予受理。一直到2016年,中国才迎来首例获得法院判决胜诉的艾滋病就业歧视案。

2008年,李太生提出,应该把艾滋病当作一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进行治疗。在他们长期随诊的1500个病人里,过去七八年,死亡的病人只有9个,7个死因跟艾滋病无关。

他还记得,刚回国时,有同行知道他在国外学的治疗艾滋病,都不和他坐在一张餐桌吃饭。

目前,仍有很多医院拒绝给艾滋病患者做手术,“他们不会明说,但就给你拖着,或者采取保守疗法,只吃药,不开刀。”李太生说。

“现在医疗资源紧张,绝大多数科室不缺病人,多一个少一个都无所谓,更何况是艾滋病人。”

他能理解大家对艾滋病的恐惧。上世纪90年代在法国学习时,他也很害怕。第一次碰到患者的皮肤时特别紧张,感觉“凉凉的”“像蛇一样”。但是他学习的医院里,很多医生上手摸艾滋病人从不戴手套,看完病人后,走进咖啡屋,手都不洗拿起面包就啃。

在他眼里,艾滋病人反而是最容易沟通的病人群体,他们大多很听话,态度也很好。

从查出艾滋病算起,花了5年,医院才肯给孙明娟做肾穿刺。她是协和最早做肾穿刺、股骨头手术的患者之一。当时,李太生完全靠私人关系,说服了主治医生、麻醉医生、相关护士,才让手术成行。次数多了,一些科室就不再排斥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内科转过去做手术成了家常便饭。

李太生觉得,宣传还是很管用的。在10年前,很多人都认为艾滋病是绝症,不会去看医生。他还经手过一对夫妇,把孩子送给了亲戚,把老家的房子和地都卖了来北京看病,打算看看天安门就等死了。

结果病情控制得很好,他们冬天卖煤球,夏天养猪挣钱,把卖掉的房子和地又挣了回来,孩子也接了回来。现在,来看病的人已经很少会认为自己没得治。

艾滋病在孙明娟的身上留下很多痕迹。因为经历特殊,她简直是一部艾滋病“药典”,住院时,常有外国专家来围观这个“稀有动物”。她被置换下的股骨头都成了重要标本,供国内专家和日本东京大学的专家研究抗艾滋病药物对人体的影响。

在医学以外的世界,作为“活化石”的孙明娟依旧保持着“低调”,她打算将自己的秘密永远保守下去。

5

迄今为止,孙明娟把自己保护得很好。她从来没有感受过来自别人的歧视,但她自己瞧不上自己。

长期的病痛,让她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废人,“谁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即使是亲人,她都很少倾诉或抱怨,“谁都不愿意听这些。”

她本能地疏远了所有的同学、朋友,不愿意和任何人亲近。想要来探病的,她直接拒绝。她从不参加朋友聚会,“脸都这样了,腿脚也不利索,怎么见人?能见到每天的太阳都不错了。”

她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家附近的一小片区域,只和少数几个亲戚保持着来往。

她只告诉了母亲和妹妹自己患病的消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父亲和妹夫对此一无所知。她担心喜欢喝酒的父亲酒后不小心说出去,也不忍心父亲再经历母亲那样的担忧,“他话少,怕他在心里憋坏了”,她也不想给妹妹和妹夫的关系引入潜在的矛盾。

她甚至不知道怎么开口。妹妹来医院时,她只是递给她一本书,折着的一页讲的是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当时妹妹看完以后沉默了很久。

后来,妹妹和母亲比孙明娟还要关心和艾滋病有关的新闻。反而是孙明娟在得病几年后不再看这些新闻,“失望过太多次了。今天一个新发现,明天在动物身上试验成功,都是虚无的希望。”她只对艾滋病能被彻底治愈的消息感兴趣。

最初辞职回家时,她很不甘心,本想休息一阵再出来闯荡。在家帮母亲做生意不久,病痛就接踵而至。她试过在当地找一点零活儿干,才上了3天班,就开始莫名发烧,挂了一周的点滴。家人再也不允许她出门工作。

因为休息在家,孙明娟包揽了几乎一切家务。她抢着洗碗、布置餐桌,只因想在亲人不察觉的情况下,让自己只用一套餐具、杯子;她抢着洗衣服,便能偷偷把自己的衣服单独洗。尽管她知道,艾滋病不通过这些途径传播。

她把药的盒子都扔了,存放在钙片和维生素片盒子里,再包上黑色的袋子,分别放在床头柜和五斗橱里。每天早上和晚上9点,闹钟准时响起,提醒吃药,除夕也不例外——那时,她便从合家团聚的客厅回到自己的房间。

孙明娟总是买一大堆消毒液放在家里,每隔10天就把家里彻底消个毒,“消毒水的味道让我感到安心”。她很爱做饭,每次都特别小心,避免弄出伤口。她害怕家人介意自己做饭,妹妹却说那有什么关系。

因为妹妹一家工作繁忙,孩子出生后,这家人把孩子交给她照看。孙明娟一直记得,孩子出生后,她把孩子抱在怀里,很想亲一口。妹妹看出了她的想法,告诉她:“亲吧,没事。”小孩调皮,她一直避免被小外甥挠破皮。

但对孙明娟来说,亲人对她越好,她越感到压力大。她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做股骨头置换手术花费了家里10万元,前期治疗的费用已经算不过来了。

如果又产生耐药性了怎么办?股骨头置换手术只能做两次,到时候怎么办?她不敢想这些问题。她完全靠家人养活,“不知道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直到后来开始照看小外甥和年迈的父母,孙明娟才觉得自己“有点用”,“算是最后发点光发点热吧。”

小外甥常常让她想到自己死去的爱人。她很多次幻想两人结婚后的生活,如果没有后来那些病痛,她觉得他们会有自己的孩子,母婴阻断艾滋病早就是很成熟的技术。

男朋友离世后,孙明娟再也没有恋爱过。孙明娟的母亲经常说,“这世上那么多人,你怎么偏偏就碰上这么个人。”

“(刚确诊时)会怨恨他,很强烈的恨。但人都死了,再恨也没有用了。”说起男朋友,孙明娟说话的声音变得很小,“那种感情不是一个恨或者爱能够形容的,很复杂。他对我很好,我相信他很爱我。”

“人生也不能重来,只能接受。真是失败的人生啊。”她说。

回想过去的15年,孙明娟最后悔的是,太多时间都用在了担心上。担心过完了今天没有明天,担心别人的眼光,检查结果有一点点不正常,都惶惶不可终日。她觉得,这些时间本应该用来学习、充实地生活,但都白白浪费了。

“人生就是本大书,这辈子这个答案没交好。如果让我重活一遍,应该会比现在精彩很多。”在门诊遇到看病的年轻人,她会忍不住和人说这些。

15年里,她看着医院挂号费从7元涨到9元,14元,再到“医改”后的100元。以前在医院候诊的时候,诊室外的人她都认识,大家还会一起聊天。到最近两三年,多了很多年轻的生面孔,有些人没有再见到了。

对医生护士来说,病人能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好的奖励,但他们常常收到意外的礼物。有一年,诊室收到一箱来历不明的橙子,后来宋晓璟收到一条短信:“今年的橙子甜吗?我跟种树的人说好了,万一哪天我不在了,橙子也会在成熟后第一时间到协和。”

每一年,橙子都如期而至。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孙明娟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嘉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内容

725人参加!这场培训倡议“争做齐鲁未来教育家”!

近日,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2022-2025)师德涵养主题培训暨课题开题指导活动在曲阜市举办。培训班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专题讲座引领、浸润式师德涵养现场教学、研修课题开题与指导等培养活动。全国知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

欢迎台生报名!300个免费名额,直通全球最大AI训练营!

全球最大的AI培训班来了!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昨日在北京大学启动!未来一个多月内将在全国重点计算机高校中筛选100名老师300名学生参加2018年培养计划图灵奖得主John E. Hopcroft深度学习发明人Geoffrey ···

第三期中证隰县基层干部乡村振兴能力培训班在杭举办

中国日报11月15日北京电 2021年11月8日-13日,“第三期中证·隰县基层干部乡村振兴能力培训班”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开班,本期培训班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扶贫基金会、隰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此次培训有来自隰县的68名基层干部参加,中国···

京蒙苏豫涉外法律服务专题培训班圆满结束

由北京市司法局、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江苏省司法厅、河南省司法厅及四省区市律师协会共同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和律师协会承办的“京蒙苏豫涉外法律服务研讨会暨专题培训班”于11月2日圆满完成所有课程,顺利结束。来自北京、江苏、河南和内蒙古的12···

给校外培训“立规矩” 让“野机构”无处遁形——教育界别省政协委员建言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

连续几日,北京知名舞蹈培训机构——天鹅湖畔少儿芭蕾一夜之间关闭全市门店上了热搜,与之相关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话题也不绝于耳。记者发现,类似的现象,在全国比比皆是。“这位家长,请了解一下我们古筝培训班,今日报名一律5折;街舞团一次缴一年费用,···

京蒙苏豫涉外法律服务专题培训班在满洲里市开班

11月1日,由北京、内蒙古、江苏、河南司法厅(局)及四地律师协会主办的京蒙苏豫涉外法律服务专题培训班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正式开班。本次培训班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相关指示的重要实践,是响应和落实司法部党组对广大律师提出的“···

第三批北京市优秀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试点推进会暨京台社区社会工作专题培训会在京台两地连线举办

2022年7月20日上午,由北京市台办、市社工委市民政局主办的“第三批北京市优秀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试点推进会暨京台社区社会工作专题培训会”在京台两地连线开启,台湾地区社会工作专家及北京优秀社会工作者200余人参加。▲张霄林分享参加培···

【预告】就在明天!西山区2023年第二期线上家庭教育培训

西山区2023年第二期线上家庭教育培训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为在家庭中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在全社会···

北京冬奥会圆满成功 澳门各界倍感自豪

来源:央视新闻20日晚上,不少澳门市民相约一起收看了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现场直播,共同回味本届冬奥赛事的难忘瞬间。澳门体育教师协会会长 老杰龙:这次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再一次展示了我们国家的伟大和强大,在我们的运动员里面也有很多的突破,例如这一次···

校外培训行业迎来强监管,“教育 区块链”新模式试图解决行业痼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永菲 冉学东 北京报道近两个月,以校外培训为主要业务的教辅行业迎来密集监管。从诸如高思、跟谁学、学而思等多个头部教育机构被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到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校外···

建场地、做培训、打造IP,室内滑雪紧握冬奥接力棒

近年来,室内滑雪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室内滑雪场数量为36家,位居全球第一。后冬奥时代,室内滑雪该如何大显身手?2020年室内滑雪场数量超2013年7倍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冰雪运动市场仍在快速发展。据文旅部相关调···

全国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政治培训班成功举办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公安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切实把广大公安民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领导干部队伍政治建设和忠诚教育?公安部党委统筹谋划、孜孜不倦。1···

枫叶教育亏损超31亿;北京首批线上学科培训非营利牌照仍在民政审批中|一周教育要闻

实习记者|陈振芳本周,教育机构方面,“学而思转型的非营利机构未能通过审批。”言论在社交媒体发酵,北京首批线上学科培训非营利牌照仍在民政审批中,尚未获得许可证;“早教第一股”美吉姆重庆两加盟店陷跑路传闻,美吉姆称,预计两周内能够正常上课;苹果···

京保扶贫协作结硕果,北京三年帮河北阜平培训1483名教师

在京保扶贫协作推进中,北京不断加大对保定阜平县的教育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全方位推动阜平教育质量提升。3年来,利用京冀扶贫协作资金,北京已帮助阜平县培训了1483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据了解,阜平职教中心与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5家会员企业,···

最新!校外培训七大违规行为将被重罚,一图解读

“双减”改革实施两年以来,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开展校外培训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机构“卷款跑路”问题仍零星发生,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仍不时受到损害,为此,教育部组织成立了调研组,先后赴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江西、浙江等实地···

夏宝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亲切看望来京学习的香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

夏宝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亲切看望来京学习的香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 主办方供图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高凯)5月16日上午,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夏宝龙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亲切看望参加“香港中小学校长领导研习班及新入职教师内地学习团联···

白银市举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培训班

为了给全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搭建一个交流学习、开阔视野的高质量平台,7月17日,白银市举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结合白银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暨···

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超九成

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超九成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继续做好···

非学科类培训行业性增长:门店增加、课程上新、业绩翻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教育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半年报,青少年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率先复苏,取得行业性增长。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有的公司营收显著增长,有的公司利润扭亏为盈;有的公司招收人数回暖,有的公司开始扩张教学中心。新东方、好未···

努力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侧记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努力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侧记新华社记者冯家顺、丁小溪“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方向更明、办法更多”“提升领导能力,打造群众信得过的‘铁班子’”“学习先进典型,···

友情链接